Wednesday, July 13, 2005

韓風襲港

母親是一名標準的韓國迷﹕下班後學韓文、回家看韓劇、放大假時到韓國等,總之衣食住行都是與韓國有關,滿屋洋溢著韓風的氣氛。

不難發現,韓國文化早已於這數年間滲入香港人心中,韓國歌曲、電影、食物、電器等,韓國文化好像變成了香港潮流﹕韓國影星來港,師奶們日夜在機場守候偶像﹔韓劇在電視上播放,觀眾們會為情節感染得眼淚長流。甚至旅行社亦會組團參觀拍攝場地、香港的韓國餐廳亦推出大長今餐。只要是與韓國有關的東西,香港人就會不顧一切地去追隨,狂熱程度不遜於早年的東瀛風。

其實,香港人瘋狂早就有跡可尋﹕不眠不休買演唱會門票、排隊換Hello Kitty 公仔等都可看到香港人熱情投入。其實,香港人愛玩即興、講埋堆,認為是潮流就會麻木跟隨,「咪執輸」永遠是至理名言。而且,香港人做事講求效率,希望在最短時間得到想要東西。不過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熱情過後,就會忘記得一乾二淨﹕史諾比公仔早已放在櫃桶裡、早幾年瘋魔萬千觀眾的日劇,甚至曾經收視高企的《金枝慾孽》亦被港人打入冷宮。

除此之外,香港人「八卦」,最愛將娛樂雜誌當精神食糧,閒時會討論某某明星走光、某某歌手與上層有曖昧關係等,總之將偶像當成家人,「關心」他的日常事。而香港傳媒為了滿足香港人的「八卦」心態,喜歡將事件隱善揚惡,然後將資訊加以娛樂化。但這往往會將事件不斷重覆,而且變得誇張失實。例如當傳媒認為《大長今》受歡迎時,便會爭相報導有關消息。無論在電視、報紙、雜誌都可以見到《大長今》相關的報道。最特別的是《大長今》中的女主角李英愛曾拍過三級片也被報導出來。傳媒亦會將事件放在頭條或者以節目形式訪問當事人描寫他們的「故事」。對於傳媒負面報導的手法令我想起一代鬼材黃霑逝世時傳媒的報導。他們貼身追訪黃霑,由入院、逝世到舉行追思會,香港傳媒仍馬不停蹄地去搜尋最新消息。電視台亦舉行追悼節目藉此向黃霑「致敬」。而事實上,他們報導的多數是黃霑生前的風流韻事,以及前女友的「真情告白」。不過這些「真相」究竟是觀眾真正需要的,還是,傳媒為了增加銷量,不惜嘩眾取寵,製造一些所謂的「假需要」給觀眾,強迫大眾消費、享用﹖

相信韓流襲港仍會持續一斷時間,但韓風過後還會有什麼動搖到香港人的心﹖另一方面,當大眾文化受到商業操縱的時候,道德價值被放在什麼位置﹖大眾作為active audience 應怎樣選擇和影響傳媒﹖

Monday, July 04, 2005

The present 禮物

最近閱讀 Spencer Johnson(Who moved my cheese 作者) 編寫的"禮物 The Present" ,覺得很有趣,而且當中的道理看似簡單,但不是有很多人能夠實踐。

The Present is 'The PRESENT"!!
禮物像一台昂貴攝影機的三腳架,移動其中一支腳,三腳架馬上就會塌掉。
三腳架就是﹕現在、過去與未來

1. 把握現在,當你想要更快樂和更有效率,專注在現在對的事上面。認真努力在現在最重要的事。
2. 從過去中學習。當你想要現在比過去天好,應審視過去所發生的事。從中學習有價值的事。用不同的方式面對現在。
3. 設法創造未來。當你想像美好的未來樣貌。制定一個實際的計劃。現在竟付諸行動讓美夢成真。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Counter Hit Counter